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家族排列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系統排列創始人──海寧格 

 

作為系統排列的創始人,海寧格出生於1925年的德國科隆,在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家庭與社區中長大,5歲就立志當神父,是一個很早就確定未來的孩子。

只是當時的德國大環境有著極大的變動,面對一次大戰失敗的事實,當時的德國害怕共產主義的入侵,有了希特勒成長的空間,再加上1930的經濟大恐慌,1931希特勒參加德國選舉,取得政權。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族排列中的親密關係(伴侶關係)

 

 

與另一個系統發生關係,親密伴侶也應納入體系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族排列對我的影響:

 

 

 學習家族排列多年,也實際參與操作數年,看過許多不同的人生風景,至今仍覺得排列方法是一個能在繁雜無序的家族歷史或是惱人無解的個人情緒中,以最短的時間與精力,抽絲剝繭的尋出一條有利的線索,讓我們在龐雜的人世中,得以悠遊的生活著,以下是我對家排的一些心得感想: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族排列延革: 

就前述家族治療時產生缺席代表會有當事人的感受,所以開始許多研究,八○年代德國心理師海寧格(Bert Hellinger)對此提出完整理論架構,家族排列做為一個較新的心理治療方法,正式搬上心理治療舞台。


海寧格在1993出版【誰在我家】(亦即台灣張老師出版的【家族星座治療】)、和1994【愛的序位】引發家族排列的浪潮,引起心理學界的重大爭論,同時也讓這個方法受到大眾的注目,但在90年代中期仍局限於德國本土,一直到90年代末期才開始向外擴展,現今至少有20好幾的國家的治療師投入其中,不單僅止於個人或家族的治療,更拓展至企業組織的整合,甚至在歐洲,許多劇團在培訓演員也採用此方法,作角色的深入分析。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系統排列的方法論

 

 

1.現象學方法: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運作家族排列?

1.家族排列早期的形式是透過團體治療的方式,由個案自行選出團體中的某些人,充當家族成員的代表,在場中自由排列這些代表,這是個案自己心目中的家族畫面。通常和表面顯現的樣子不同,但卻是真實的家族狀況。排列師依此畫面逐步走向解決之道。

2.代表者真實的歸於中心,儘管不認識所代表的人,也可以有相同的感受。為什麼有此種狀況出現,至今仍在研究當中,可由哲學的現象學理論,與生物學中的訊息理論,得到初步的解釋。

3.當最終幸運的有了解決之道時,所呈現的療癒畫面需要安靜的放在我們的心裏,讓它能在心靈中醞釀,這畫面不但存在於當事人心中工作,也會待在其它不在場的家人心中工作,這可能需要一個蠻長的時間,使問題能自然得到解決,而非人為刻意運作。

因此,家族排列最重要的就是方位,代表與代表間的關係就此展露出來,可是當沒有那麼多人可供代表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方式,例如:色墊、小人偶等工具當做代表,又有時這些工具不在手邊,早期的家族排列師也會利用鞋子或A4紙張做代表。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族排列中與我們家族命運有關聯的人員:


1.當事人和兄弟姊妹(存在的、早夭的、墮胎的、送養的,或是父母任一方的私生子女)

2.父母和父母的兄弟姊妹(存在的、早夭的、墮胎的、送養的,或是他們父母任一方的私生子女),以及父母的前任伴侶

3.祖父母和其特殊命運的手足,以及祖父母的前任伴侶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族排列簡介 

 

家族排列屬於「排列方法」的一部份,來源於過去家庭心理諮商,當心理諮商師要與孩童工作時,常會邀請家長一起諮商,但常常父母其中一位因故無法出席,改由其它心理師代表;奇特的是,當這些未出席的家屬,由其它無關係的第三者代表時,仍會有其家屬對此家庭的感覺,因為這種奇特的經驗,使許多心理諮商師開始對此現象展開研究。

八○年代德國心理師海寧格(Bert Hellinger)對此展開一系列的研究,從中找出一根主軸──序位(order),試圖對此奇特的現象作解釋。所謂的「序位」,簡單的說,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個位子。例如,小時候玩的「大風吹」,總有一個人找不到自己位置,這個人很可能就是排列方法中黑洞的來源。

除此之外,序位可細分如下討論: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家排觀念看【阿飛正傳】

  005.jpg   

    前幾週,重看一遍王家衛早期電影【阿飛正傳】,王家衛是我喜歡的導演,過去曾拿他的幾部電影做香港文化的討論,數年過後,重看此片,卻另有新的感受。以往對電影的討論多限於美學風格的分析與區域文化現象的研究。這些年花了很多精力深入心理學領域,尤其是家族排列的探討,如今看待任何事物絕不會只是將之視為單獨個案研究。

    【阿飛正傳】描寫1960年的香港,圍繞著張國榮飾演的旭仔的生命歷程。旭仔是一個被母親拋棄的孩子,交際花養母之所以領養他是因為可以每月拿到五十塊的補助直到他滿十八歲,養兒防老的觀念,使她不斷地與這個養子糾纏。貫穿整部影片可以看到他對養母的不滿,以及對生母的渴望,至於工作、愛情對他而言,就如同遊戲般,可以輕率不羈地揮霍。

    一個被領養的孩子,終其一生都有一種被拋棄感,生命來自於父母親,當被父母親拋棄時,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自然也形成某種層面的疏離;劇中旭仔無所謂的神情和自我放棄的姿態,顯現出對自身的疏離,與無法找到活著的藉口。因此,他可以整天無所是事,打人、泡妞、梳頭、顧影自盼,日復一日故意消耗與浪費自己的生命。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爭01.jpg

 

    學習家族排列,實在是人生的一個意外,當初只因為一位好友提及,根本未放在心上,直到她請我尋找相關書籍,才透過網路書店,代訂了幾本書。我一生都浸淫在文化領域,無論啥書都可以翻上幾頁,當書送達幾天,尚未交到友人手上,我也就隨意翻上幾頁……

    令我好奇的是這個心理治療方法居然開宗明義提及使用的方法論是「現象學」,過去我幾篇學位論文也是使用此法,萬萬沒想到離開學術領域,居然還有人提及,並且真實的使用在生活上。因為好奇,讓我直接打電話到相關機構詢問,更實際參與課程,只是想印證與學院派討論的有何差別,就這樣掉入治療領域。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