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旅遊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蘇州美感經驗8──蘇州博物館老瓶裝新酒

 

幾次逛園林都因為臨時意外,與蘇州博物館擦身而過,直到要離開蘇州前幾天,才有緣得以入內一窺堂奧。

進去逛了一圈,面對一片粉牆黛瓦,似創新卻又有傳統的延續,才猛然想起這應該就是被號稱貝聿銘封刀之作。

整個建築其實將江南園林的所有元素加以發揮: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美感經驗7──中國文人建築觀

 

小橋,流水,人家,是蘇州給人的粗略印象,但更美的,是在那一條條靜謐的深巷中,一戶戶不起眼的小門裡,深藏精緻的園林,園林裡,有著詩意的生活。逛蘇州園林是一種享受,諾大的園子,慢步其中,可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人氣息。

 

蘇州園林的主人,多為官僚、文人、富商,官僚中又以被貶隱退和告老還鄉的居多。因此園主本身就集詩、書、畫藝於一身,就算是富商,也崇尚風雅。園之高下,除了財力支持,更在於主人的文化素養與造園師的功力,所謂「主人無俗態,築圃見文心」。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美感經驗6──偉大的台商

 

重回大陸已是七年後的事,想當年大家對中國還很陌生時,我就在1987年陪爺爺回老家,當時的大陸才剛開放;之後陸陸續續去大陸,甚至1999年開始在北京住了三年半。當兩岸交易熱絡時,我反而偃旗息鼓的待在台灣,儘管去年全家人去了趟西藏,到底地處邊陲,還感受不到台商的威力。

這次去了趟華東地區,也是台商最密集處,才發現台商對建設中國還真的助了一臂之力。

當我每天清晨在朋友家喝粥配鹹菜時,能買到85˚C的新鮮麵包是多麼幸福的事。這新鮮剛出爐,口感與台灣同步的麵包、蛋糕,七年前的北京要搭好久的車到市中心才買的到,而蘇州到處街角都有,連木瀆古鎮都有85˚C可以暫時歇歇腿,喝杯咖啡,價錢也與台灣差不多。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美感經驗5──發燒的同人誌

 

此回特地安排蘇州西南近郊靈岩山麓的木瀆古鎮遊玩,原本是慕名而來: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取悅西施,在靈岩山頂建館娃宮,並增築姑蘇臺,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由此得名。

木瀆古鎮,風光明媚,又少了蘇州市遊人如織的喧囂,安安靜靜的遺世獨立

CIMG1103.JPG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美感經驗4──公車上禮讓老人

 

蘇州的重要觀光景點幾乎都聚集在老城區,又有觀光公車通行,因此就算是外地人,在蘇州遊玩也相當方便。此回蘇州行,住在朋友家,蘇州西北郊黃埭鎮,每天只得坐公車在蘇州火車站換車,幾天之後就摸熟了蘇州市。

這是蘇州火車站北的公車總站,我每天都到此換不同路線的公車,當然有時也會失策

 CIMG0468.JPG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美感經驗3──盆景

 

逛任何一處蘇州園林,一定有個區塊是盆景欣賞,也可以買賣。其實我對盆景沒有多大興趣,也沒有深入研究,可是到了園林中,才發覺為什麼會心心念念想來蘇州,其實與我的從小的美學啟蒙有關。

 CIMG0505.JPG

盆景藝術在中國由來已久,分很多派別,小時候老爸常帶我逛植物園,夏季一定會特地去賞荷,然後觀賞盆景展覽。我只知道盆景用的樹椿,應老而奇,要歷盡蒼桑.甚至傷痕累累、斑斑駁駁、久經風雨,要的就是這種奇特的美感;再者樹樁必需夠老且不高大,甚至特別矮小,不同於正常樹的比例,才適合置於盆中觀賞。相對於樹椿的老、傷和朽,它上面生長的幼枝和葉卻要幼嫩青翠,生氣勃勃姿態萬千,展現出枯朽中頑強的生命力。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的美感經驗2──評彈

 蘇州評彈是盛行于江南一帶的地方曲藝,是評話和彈詞的總稱。起源於蘇州,演出操吳語,約有四百年歷史。  

評話又稱「大書」,只說不唱,兼融敘事和代言為一體。敘事為說書人以第三人稱之表敘,代言為書中人物用第一人稱的表演,稱為「起腳色」。評話多為一人獨說(單檔),偶亦有兩人為雙檔的。演員憑一把折扇,一塊醒木,邊說邊演。演出注重說噱,並對人物事件評點議論,以史料時事穿插印證。內容一般是演義、公案、武俠及英雄史詩。

 彈詞又稱「小書」,既有說表,又有彈唱。演出方式大都為雙檔(兩人),也有單檔(一人)和三個檔(三人)的。演員均自彈自唱,,又相互伴奏、烘托,伴奏樂器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樂為板式變化體,主要曲調為能演唱不同風格內容的〔書調〕,同時也吸收許多曲牌及民歌小調,如〔費伽調〕、〔亂雞啼〕等。〔書調〕是各種流派唱腔發展的基礎,它通過不同藝人演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CIMG0562.JPG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的美感經驗1-夜遊網師園

 

蘇州玩什麼好呢?對我而言,最吸引我的莫過於園林、昆曲與評彈。早在台灣就嚷嚷這兩週一定白天逛園子,晚上看戲聽曲。

 

其實逛園林時,常會碰到在園林中唱評彈或彈古箏的表演者,美景當前,又佐美樂,真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之感。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台灣的父系家族

我爺爺民國36年受聘至台中一中教數學,當時只帶著我老爸與姑姑兩個小孩,搭著小船,搖搖晃晃的來到蕞爾小島,當時我老爸小學剛畢業,直接升上台中一中的附屬中學,姑姑還是小學生,也跟著來台。尚有一位大伯,當時念高中,留在福州等畢業,小叔叔還很年幼,因為祖母早逝,曾外祖母不捨,所以仍留在福州。本指望一、兩年安置好,一家得以團聚,偏碰到民國38年的大浩劫,從此一家人兩岸隔離,再相逢鬢已成霜。這等悲歡離合在海峽兩地數不清,是時代的悲劇,碾碎多少人家的歸鄉路。

單留在台灣,除了我們一家,尚有與我同一個高祖父的遠房堂哥一家。算來與我們家是遠房,若是在福州,或許很陌生,但在台灣,屬同一宗系的也只有我們兩脈,理應很親。卻不想三十幾年前都陸續移民至歐美,童年時期的我甚至沒印象見過他們。

與我們最親近的姑姑,在我小四時也帶著小孩到新加坡求學,輾轉又到美國,雖然時常回來,可是表哥、表姐卻因課業忙碌,甚少往來,十年前姑姑過世,雙方往來更少,除了家族中有了大事,匆匆來去,也少交談。

父系家族老成凋謝,人口日益單薄,卻不想此回蘇州之旅,在上海見到了多年未見的海外父系親人,一位姑表的哥哥,小四離台後,見面機會很少,這麼多年過去,不想在美國娶一位蘇州女孩,自組家庭,我打從心底為死去的姑姑高興。另一位大我很多的堂哥,台大畢業就至德國念書,拿到博士學位後就留在德國發展,近幾年來在上海開了兩家公司,實力驚人。再加上我姐夫到上海恰公;我呢,被一成不變的朝九晚五工作逼的跑出去玩,四方人馬就如此這般的匯集在上海灘,由大堂哥帶隊,吃香喝辣一整天,也把我內心的父系拼圖缺角的一塊整合了。這真是個值得紀念的秋天!!!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亭」開始

 

這次半個月的旅程,全耗在蘇州園林中,對學習中國美學的我而言,完全是美感經驗。江南園林對亭臺樓閣的設置講究,強調可賞、可游、可居的建築。通常在一園當中,最適合觀景之處造亭,即可賞景,又可休憩。

所謂「亭」者,「停」也;在倉促的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閒,在這個亭子中,暫時停歇,觀賞四時的變化,與大自然交流。所以江南園林中,幾乎會依觀賞不同季節的風光,而置亭。

如拙政園西山上有「雪香雲蔚亭」,「雪香」意指梅花,「雲蔚意指草木花卉,所以此處為早春賞梅處。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