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美感經驗3──盆景

 

逛任何一處蘇州園林,一定有個區塊是盆景欣賞,也可以買賣。其實我對盆景沒有多大興趣,也沒有深入研究,可是到了園林中,才發覺為什麼會心心念念想來蘇州,其實與我的從小的美學啟蒙有關。

 CIMG0505.JPG

盆景藝術在中國由來已久,分很多派別,小時候老爸常帶我逛植物園,夏季一定會特地去賞荷,然後觀賞盆景展覽。我只知道盆景用的樹椿,應老而奇,要歷盡蒼桑.甚至傷痕累累、斑斑駁駁、久經風雨,要的就是這種奇特的美感;再者樹樁必需夠老且不高大,甚至特別矮小,不同於正常樹的比例,才適合置於盆中觀賞。相對於樹椿的老、傷和朽,它上面生長的幼枝和葉卻要幼嫩青翠,生氣勃勃姿態萬千,展現出枯朽中頑強的生命力。

 CIMG0506.JPG

我對這種盆景沒有好感,因為除了要找特殊的樹樁外,還要加上許多人為的作法,

如蘇楊派根據「枝無寸直」的畫理,採用「一寸三彎」的扎片技法,用棕絲將每寸枝幹纏成三彎,成形後剪去棕絲不留束縛的痕跡。或是將枝葉剪紮成極薄的雲片,葉葉俱平整而仰、平行而列,酷肖藍天中朵朵雲片。或是將盆景主幹紮成彎曲狀,西路的扎法稱游龍彎,形如游龍,變化多端,呈現出一種蒼古奇特的曲線美。東路的扎彎法稱兩彎半,即將主幹從基部開始紮成兩個彎,成「S」形,再托半個彎做頂。或是在樹木幼小時,將主幹基部打一個死結,或繞一圓圈,成疙瘩形狀,從而顯出古老怪狀,繞一圈者稱單疙瘩,左右各繞一圈者稱雙疙瘩,繞三圈者稱三疙瘩。或將樹木的根部逐年向上提,使其懸根露爪,成龍盤虎踞之態。所有這些方法,都是想用人為機心的方式仿造自然,我對這類技藝並沒好感,認定是扼殺自然。

 盆景2.jpg

提到盆景,我更有興趣的是用小假山小石,在盆中堆疊出胸壑中的山水假象:或是高山流水,或是江畔垂釣,有人有景,多的是古代文人對生活的憧景。這類小玩兒意是爺爺的一位老同事領我入門,我稱他為陳公公,一人獨居在台灣,與爺爺同鄉,曾在台中一中教生物、化學,盆栽成了他閒暇時打發時間的玩具。他教我如何疊石,如何造亭,如何鋪苔,如何使畫面有古意,如何製造流水,如何在適當的位置上放人物,人物是坐,是臥,是奕棋,是讀書,是單獨一人,或是三兩成群,都有講究。他除了教我玩小盆景,還教我許多養生的方法,記得還曾出過一本養生書。兩岸交流前他已忍不住思鄉之情,先一步回福州,卻發現妻子、兒女均已不在人間,只剩距離很遠的孫輩,期間回台幾次,雖風燭殘年,卻還硬朗,卻不想幾年後以113歲高齡自殺。小時候學歇後語曾讀到: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覺得好笑,可是實際發生時卻好玩不起來,人生際遇真的很難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