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排列的方法論

 

 

1.現象學方法:

 
在一片繁雜混亂的現象中,總會出現一閃即逝的本質

家族排列是海寧格從70年代開始摸索出來的一條心理治療的道路,這中間自然累積了過去許多的治療方法,例如:家族治療、原形理論等等。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他藉用了西方哲學尤其是德國哲學中重要的現象學方法,運用到心理治療當中,在混沌一片的現象中,釐出能呈現問題本質的有意義的現象,但其實就是我們常常提及到在場域中的感知。

 

2.生物信息場研究:

大學時代在台大旁聽,曾因為避雨,躲進一間大的階梯教室,擦乾頭髮定睛一看,才發現居然是全球特異功能人士聚集的場所,席間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物理學家、生物學家,他們不是播放影片就是當場示範一些神奇的事情,例如:親身示範用定力讓湯匙折彎,或在當場感受千里之外的訊息,當時對我而言新鮮到極點,與一群特異功能人士共度一個下雨的午後,每個特異經驗後由專家學者作解說,真得很棒。直到參與家排,接觸到身心靈領域後,才發覺這些所謂的特異功能就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準備這些教材的同時,查詢許多學術資料才發現這領域的發展已經日新月異,有許多頂尖的學者參與其中,當初糊里糊塗避雨的我,其實是躬逢其盛。

 

曾經聽過有人提及家族排列,說跟觀落陰很近似。因為在排列中,常常顯現出家族前幾世代的恩怨情仇,在場中,你可以看到過世已久的祖父,甚至未曾謀面的高祖,透過場域中的能量,重現當時一些重大事件在你面前。但這並不是那些神神鬼鬼的東西,而是透過代表的感知所得到的訊息。

代表如何透過感知得到訊息,是每一位參與者或初學者最好奇的地方,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運用感知,只是你不清楚罷了。你一定有經驗當你正想著一位朋友時,幾分鐘後他就來電了;再進一步說,你在博物館看到梵谷的那幅「農婦的農鞋」,透過破舊沉重的一雙農鞋,你可以感受到那雙農鞋的主人是多麼辛苦的穿著它在寒冷積雪的田埂上辛苦的耕作,你甚至可以感受到當時土地的溫度與空氣的濕度;當你踏進北京的紫禁城,你可以透過腳下的百年的石階,感受明清時期在城中生活的人們,無論是感受到某一位宮女、太監,或是朝中大臣,他們的喜怒哀樂甚至他們的命運。去年參觀梵谷的畫展,一系列有名的柏樹的繪畫,我站在畫前,整個人心臟快要跳出口,整個人感覺處在癲狂的狀態,與之前他早期的礦工素描溫馨的感覺完全不同,好不容易將自己挪到角落喘息,才發現那一系列的畫作是他精神崩潰在療癢院時期所繪,我完全感應到他當時的精神狀態。

 

這就是你感應到的訊息網,在所有的空間都佈滿了,只是你能否靜下了感受它,這方面的科學研究汗牛充棟,無論從哲學理論的討論,到實際的生物領域上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於平凡的我們,其實不必深究其原理,只需明白如何使用即可,不必將此推到玄妙的神鬼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ae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